跳转到正文内容

水蕊:用经济手段解决海葬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3日06:41  东方早报

  临近清明,记者从上海市殡葬协会清明发布会获悉:申城海葬面临“无船可租”的尴尬。今年已有近10000名市民、2000位骨灰要求登记撒海,但有406位家属、66位骨灰只能预约到明年上船。

  市殡葬协会之所以发愁“无船可租”,原因是客运轮渡行业规模大幅萎缩。长期与飞思海葬服务部保持着合作关系的吴淞客运轮船公司经营困难,原先可供海葬运行的800人容量大客轮,“瘦身”为270人的车客渡船;另外还有两条可供备用的快艇,但因运载量小,抗风能力差,不适宜大规模集体海葬运行。

  在我看来,海葬的问题不是“无船可租”,而是海葬规模还太小。相比1991年本市举行第一次骨灰撒海活动,113位逝者骨灰撒入大海,2011年撒海骨灰达到2259位,是1991年的近20倍。相对数字增长很大,但是绝对数字不多。按照上海每年死亡10万人计算,海葬比例只有2%。而且,这其中还包括了无锡、常州等地的市民 。

  当然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入土为安的思想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从新闻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从经济角度海葬不仅仅是一个节约丧葬费用的权宜之计,或者是节约殡葬土地的手段,而且是一种可以被逝者和家属接受和认同的殡葬形式。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单独包船撒海的方式,去年单独包船撒海达到10次之多。虽然没有透露价格,但是单独包船撒海应该也是需要一定费用的。但对海葬认同度关键在于逝者的主观想法。在美剧《绝望的主妇》里有一个老太,年轻的时候是跑步冠军,在临终前拜托邻居把她的骨灰撒在一个学校的操场上,邻居就答应了,也排除万难照做了。

  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一方面是继续强调公益性,争取有关部门尽快提高海葬运营费用的补贴以及大幅提高海葬家庭的补贴;另一方面也承认海葬是一种个性化选择,对于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单独包船撒海的家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收取合理的费用,然后把这些费用贴补在公益性的大规模海葬的过程中。

  上海 水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